【IT168机箱电源频道】主流平台架构不断在更新换代,INTEL平台也跨入了i系列处理器时代,加上定位更加贴近于平民级的奔腾G9650,最新的INTEL主流处理器,都内建了图形处理器,在配合相应主板(如H55)的显示处理和输出技术以后,就能实现如往日整合平台的显示输出,进一步省去了显卡以及主板显示核心的成本。而另一边厢的AMD,在不断强化785G主板平民化形象的同时,又继续加推880G、890GX这些基于不同定位的整合平台新品,无论是显示性能还是其他方面的扩展能力都会全方位的提升,可以预见,平民化特色日益明显而且选择也越来越丰富的主流整合平台,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大。
既然主流平台越来越值得关注,那么平台周边的配套也需要做得足够好,好比是电源部分的选择,它一方面直接决定整个平台能否“长治久安”,另一方面可以决定平台的扩展能力,高品质的电源能让整个平台能够有广阔的升级应用空间,这样的思路在电源部分的选择同样适用,也同样重要。
和一般的独显平台不同,整合平台由于减少了显卡等方面的部件,而且整合平台中对应的配件档次往往更贴近于入门级和中低端定位,因此平台总体功耗和功率水平自然会有所降低。正因为这样的应用和功耗等方面的区别,让不少整合平台用户意识上有所松懈,以为随便为平台配置一个普通电源就能了事,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一个误区,日后势必给平台留下安全隐患……那么对于大量整合平台用户而言,他们应该怎样去选择电源呢?接下来网友们不妨跟着笔者的思路,来详细分析一下。
一、套装标配电源只能满足入门级、中低端应用水平
说到选择电源,相信很多玩家都会马上联系到很多套装里面的标配电源,说实话直接选择机箱电源套装,确实会省钱省心省事不少。毕竟当前主流的机箱电源套装,定价也在三百元左右,甚至一些小机箱套装只要两百元出头,这显然要比机箱电源分别单独购置要便宜一截。而且套装标配电源往往都是对应厂商中相对成熟的产品,只要是市售主流的外设品牌,用户更不用担心电源出现质量和兼容性等不良情况的出现。
但我们需要留意的是,套装标配电源不可能是一些高功率的产品,也不可能是针对DIY发烧友的巨作,它们的供电能力和扩展能力往往只能满足入门级、中低端应用水平,让消费者对它有着过高的期望并不实际,标配电源这样的一种特性消费者们一定要了解清楚,不要因为其成本节省等就变得头脑发热。
“一分钱一分货”的说法,更加适用于套装标配电源的定位,所以瞄准了套装产品的用户就只能“循规蹈矩”了,无论厂商对产品如何吹嘘,我们都只能理性地坚信,一般的套装标配电源,是难以满足玩家们极致的DIY性能享受的。
二、不必追求高功率,大风扇
DIY的风气广为盛行,很多人选择每一类配件产品,都会以较高的DIY标准去衡量,而这种风气也会影响到不少组建整合平台的用户的心态,他们会认为,为自己的平台选择电源,应该在相应的成本预算下,尽可能贴近“高标准、严要求”,比如功率越高越好,散热部分尽可能实现14cm温控大尺寸风扇等等的配置,而产品认证方面要尽可能达到80plus等认证,这样才能让电源展现出足够高的档次。
整合用户并不需要到如此高参数标准的电源
事实不然,笔者在这里举出一个平台实例:时下较为热门的AMD 785G搭配速龙II X2 240处理器的平台,对于日常上网、办公、简单的图像处理、高清视频回放、悠闲网游等应用都已足够胜任,此类平台满载功耗连150W也不到,倘若再开启主板和CPU的节能技术后待机功耗肯定不到100W左右。可见,市售不少以ATX 12V 2.31标准的中低端电源产品,230W-270W的额定功率,运行起来就已经绰绰有余了,无必要购置那些标称功率强悍,获得多种高规格认证的产品,那只会浪费钱。
8cm主动式散热风扇也足够
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电源散热部分的追求上。目前电源配备大尺寸风扇已十分常见,12cm甚至14cm的风扇在电源侧面大量散热小孔的配合获得不错的散热效果,DIY玩家们对之自然会趋之如骛。然而,同样是由于整合平台无论是功耗等方面的水平都不高,自然电源部分也不需要如此高的散热标准,很多大厂入门级电源所配备的普通8cm主动式散热风扇就足够应付,所以说片面去追求大尺寸风扇,对于整合平台用户买电源而言,也只能算是一个花哨的面子工程。
三、做工扎实、用料上乘比一切都重要
选电源,我们一直以来都讲究品质,这样的一种说法到整合平台用户的身上也同样适用。只不过这种对高品质的追求,得有针对性地变得具体化,不然一切都只是空谈。关于一块电源的品质好坏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衡量标准,比如一些认证层面上的,也有贴在产品标示上的参数层面的,当然还有最最重要的电源产品内部质量表现,这也是了解一款电源品质最深入而且最综合的方面。
了解电源内部架构也很重要
前面笔者已经提到过,为整合平台选电源不需要高功率,也不需要大尺寸风扇,平实就好。但是有一个原则不能丢,那就是做工扎实、用料上乘比一切都重要。这就需要用户进一步熟悉电源内部架构,以及用料特性,关注细节,电源优劣便能清楚辨析出来。关注电源的内部做工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部分来分析。首先是EMI电路,一级和二级EMI电路应该尽可能地完整,XY电容元件不应随意简省,并且两级电路应以固化在PCB基板上为佳,这样可以更好地做好市电进入电源电路的过滤。
一级EMI电路
至于PFC电路方面,考虑到整合平台电源的定位,无需一味追求主动PFC电路,毕竟只要用料能够有保证,高压电解电容等元件档次足够高,被动PFC电路同样能够做出好成绩。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几大变压器以及低压滤波电路方面,通过变压器转换,给平台中不同类型的配件、以及不同的应用环境进行分门别类的输出供电,而良好的低压滤波,就维持这些输出供电的稳定性,从而最终保证系统平台的长期稳定运行。
低压滤波电路
当然以上的一切,并不是我们到市场上随意拿起一块电源就能够判断清楚的,电源内部构造的分析要更多地借助专业IT媒体的产品拆解来获得,如本站的机箱电源评测板块(点击这里进入),用户们完全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先行了解,再到市场上去“淘好货”吧。
四、别以为整合就可以忽略扩展
做工品质有保证了,一些流于形式和表面上的东西,就大可忽略,说到底一款整合平台电源,就需要实用实在。但是有一个方面还是不能忽略的,那就是电源所配备的接口类型,它直接决定了整个平台的扩展能力,所以说无论是选择什么样定位的电源产品,都需要特别考虑到这样一个方面。
完整的电源接口配置
首先我们来看看一般电源的扩展接口类型,20+4pin的主接口、小4pin接口、4pin+4pin接口都相对常规,要重点考量的是接下来的接口,D型4pin接口应用面很广,一般中低端电源都提供了2-3个此类接口,而SATA电源接口的数量直接确定了平台的存储扩展能力,虽然不是说越多越好,但即便是一般的整合平台,都应该有2个以上的接口数量才算合格,6pin接口主要对应显卡辅助供电,这就是一个可选项,并不强求,毕竟一般的整合平台基本采用M-ATX小板架构,集成显卡根本无需辅助供电接口,即便是日后进行升级,考虑到整个平台的特性,会对显示部分的扩展有所限制,再升级扩展到中高端及以上级别的独立并不合理,若是真正用到这样的显卡,或者整个平台都要重新调整,这样电源也很可能有更换的必要了。
综上所述,大概读者们都可以掌握得到,整合用户选电源并不可能盲目忽略其扩展能力,毕竟随着DIY技术的不断进步,即便是要求档次不算太高的整合平台,也应该为自己留下一定的可升级扩展空间。
五、深入浅出的总结:
在前面说了很多技术和应用层面上的东西,来到这里,也许不同的DIY玩家对此也会有了不同的理解。在文章的最后,我们再来一个深入浅出的总结,方便网友们有一个系统性的把握。
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,贵价和特性花哨的电源都可以一律过滤掉,直接无视之。在我们熟悉的知名厂商里面,选择一些市场受欢迎程度高、口碑上佳、定位相对低廉的产品(基本上当前像航嘉、长城、鑫谷、超频三等厂商在一段时期以内在中低端范畴均有一款热销产品在售),这可以保证我们不会买到品质拙劣,让人心寒的产品。当然,负责任的用户还可以用过媒体导购、评测、论坛等多个渠道去对自己的目标产品进行全方位认识,从中框定少量备选产品,再通过考量其做工用料、扩展能力等多个细节方面,确定一到两个选择作为自己的真正所需,这样到了卖场即便是遇上商家玩起了缺货的把戏,也能轻松应对。
很多玩家都认为,选择整合平台的用户都是在应用要求不高的基础上尽可能省钱,但这种节省可不能盲目,毕竟作为一个系统平台的“供血系统”,其所要考量的怎么会仅仅是价格、品牌、型号这些表面字眼那么简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