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小见大 机箱内部值得斟酌的那些事儿

1/10
很多人购买机箱的时候,考量的总是机箱外形是否够炫酷,所支持的扩展功能是否足够强悍和丰富,而往往忽略了机箱内部架构的一系列元素。但事实上,机箱内部的每一个细节,都与亲们的装机过程密切相关,一个“错失”可能会影响整个“全局”。因而今天我们不装高帅富,也不怕当吊丝,就用一个实实在在的态度,去剖析机箱内部值得斟酌的一些事儿。
2/10
咋一看这两款机箱其实都貌似不错,右边的一款从外形上看是有不少时尚的气息,可是一对比之下,光光是前面板机架的不够完整,可能导致的是机架不够牢固,防辐射效果被削弱,你会放心吗?
3/10
机箱里面能藏有多少宝贝,用尺子量用手去比划,都比不上直接放下你所需要的配件去实体“测量”。没有足够充裕的空间,就算是给你再丰富的食材都煮不上美味佳肴。机箱内部支持显卡的长度就是一点
4/10
除了要看横向能容纳多长的显卡,纵深上能支持多高的塔式散热器,同样DIY玩家所关心的,上不了好的散热器,或者主板背部没有镂空而不支持便利地更换散热器,挖掘平台性能也就成为空话
5/10
如果说光驱和PCI槽的设计,只需加上免工具设计就算是完整的话,那么硬盘仓位的设计可就不能那么简单了。硬盘仓有了整齐划一的硬盘架,无论是硬件装载还是机箱内部的藏线理线都要显得更顺心顺手一些。
6/10
进阶级的硬盘架更该长成这样,硬盘架配上硬盘笼,然后能够兼容3.5寸/2.5寸设备,这样无论你是台式机硬盘、SSD还是笔记本硬盘,都能“通杀”...
7/10
很多人总会认为背部走线是什么高深的玩意,其实做好走背线只需要三点,有足够的藏线空间,有布局合理的走线孔,有充裕的理线夹,大家可以因循这些去对一款支持走背线的机箱是否出色进行衡量
8/10
要让平台远离“吸尘机”的称号,前面板的足够大面积的防尘海绵,下置电源位置的可拆卸式防尘网罩都是必不可少的,当然还有恰到好处的底垫脚高度,其他的方面,你觉得呢...
9/10
让用户健康,是机箱为一个DIY平台承担起的最基础责任。其中像卷边、EMI弹片这样的基础“基础装备”,哪怕是百元定位的入门级机箱都应该具备。不然用户在装机的过程中,一个不小心,就会酿成如此“血的教训”,这样的DIY体验,就真的足够让人印象深刻了。
10/10
机箱,简单地看来也就是把一系列的配件捏合到一起的空间,不负责任地看来也是随便装载得上即可。然而其实众多的细节,都需要特别斟酌,否则整个DIY体验的过程就会大打折扣,你真的愿意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