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IT168 导购】作为全球最大的CPU制造商,Intel在芯片制造业“赫赫有名”。而其根据自身产品量身定制的一些规格标准,也同样左右着PC产业的发展。这其中DIY玩家最耳熟能详的应该就是ATX12V电源标准,其在CPU、显卡、内存供电上的标准化设计为厂商提供了高效的产品方案,经历7年时间发展已经成为PC电源的统一标准。
从2000年开始,为了配合P4时代的来临,ATX12V开始大行其道。直至2006年初,为了适应65nm制造工艺的双核处理器,ATX12V 2.2电源标准迅速取代ATX12V 1.X标准成为厂商生产电源的全新“依据”。时至今日,Intel又推出了ATX12V 2.3电源标准,针对目前CPU功耗降低、显卡功耗增长的硬件特点进行了电源输出的改进,将+12V1输出减小,增加+12V2输出,完全符合Vista平台的功耗需求。详细产品评测请看:国内第一款! 航嘉2.3标准电源测试
今天这篇电源分析文章,我们就来仔细研究一下Intel ATX12V 2.0、2.2和2.3三款电源标准的规格差异,从中“体会”到PC硬件的发展“历程”,也为大家按需选购电源提供“理论支持”。
双路输出开山之作——ATX12V 2.0标准
2005年是PC硬件转型、提速最快的一年,其中用户关注最多的当数显卡接口从AGP 8ד提升”到PCI-E ×16。新标准发布后,Ati、nVIDIA紧跟Intel步伐推出了高性能PCI-E ×16接口显卡,一时间多管线、大显存成为DIY玩家津津乐道的话题。不过,在用户享受高性能硬件的同时,大功耗、高发热等问题也随之而来,沿用旧款电源升级的玩家开始遇到蓝屏、死机、重启等“恶梦”级故障。究其原因,这些都是电源供电不足所导致的。为此,随着PCI-E接口主板的陆续上市,Intel正式推出了ATX12V 2.0电源标准。
ATX12V 2.0标准是ATX电源规范的一种。本质而言,ATX12V 2.0标准是为了解决CPU功耗快速“膨胀”的问题而制定的。与ATX12V 1.3标准相比,ATX12V 2.0标准最明显的改进就是采用双路+12V输出设计。+12V1DC通过电源主接口(12×2)给主板及PCI-E ×16显卡供电,以满足显卡和DDR2内存稳定运行所需的电流;而+12V2DC通过(2×2)接口专门为CPU供电。主板布线中,+12V1DC和+12V2DC也是完全分开的,而且主电源接口也从原来的20Pin改为24Pin输出。
图1 ATX12V 2.0标准电源具备两路+12V输出 |
除此之外,ATX12V 2.0标准的另一个重要改进就是转换效率增加了。转换效率是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,ATX12V 1.3标准规定电源满载下最小转换效率为68%,2.0标准则将转换效率提高到了80%,更加充分利用能源。不要小看转换效率这个参数,数值的提升除了使电源产品更加绿色环保、节省电能之外,剩余电能被转化为热量的比例也小了。也就是ATX12V 2.0标准电源单位运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要小于ATX12V 1.3标准电源,这对于电源散热、元器件使用寿命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。
在ATX12V 2.0标准大力发展期间,Intel总共“规划”了四种电源规格,分别为ATX12V 2.0标准250W,ATX12V 2.0标准300W,ATX12V 2.0标准350W和ATX12V 2.0标准400W,这四个级别的标准规定+12VDC输出都要达到22A。
虽然距离标准公布已经有两年多,但目前市场中仍有不少ATX2.0甚至ATX1.3标准电源在售,产品基本集中在价格几十元-1XX元,功率200W-300W档次。这些电源适合搭配单核处理器、整合主板组建入门级娱乐、宿舍平台,价格实惠,性能也完全够用。此外在2年前装机的用户,当时所配电源也多是这个档次,而且功率不超过300W。所以在升级系统时,选择单核CPU、7300GT这类硬件没有太大问题。但如果采用双核CPU、7900GS这类产品,系统则会由于功耗的猛增而不堪重负。
代表产品——航嘉磐石300 V2.0
图2 航嘉磐石300 V2.0 |
航嘉磐石300 V2.0具备了双路+12V输出,其双路输出电流分别为+12V1=8A/+12V2=14A。由于电源本身的功率不高,发热量也不大,因此磐石300 V2.0采用了传统的单风扇散热结构,风扇的尺寸为8cm。电源接口方面,磐石300 V2.0提供了4个D型供电接口和2个SATA硬盘供电接口。输出功率方面,具有250W额定功率以及320W峰值功率,是一款性能稳定的普及型产品。